一、扣蟹培育 綿蟹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,增加經濟效益,首先要培育扣蟹。為了達到商品蟹,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暫養技術。選擇水質良好,水源充足的池塘,面積不宜太大,水深不超過1.2米,池形東西向為好,陽光充足。 1、放苗。在放蟹苗前 15~20 天,每畝用 75 公斤生石灰潑灑消毒,待藥性消失后,用 80 目的濾網進水,培育基礎餌料,移植水草(必須嚴格消毒),并設立必要的防逃設施。蟹苗入池時可適當淺些。有利于提高水溫和水中藻類、水草的生長。 2、喂食。每天投喂餌料 2~3 次,投喂豆漿、魚、蝦糜等,投喂進應多投在周邊淺地區,投餌料按體重的 4% 計算,并隨時注意天氣、水制裁、個體生長,爭餌生物的多寡而定。隨著幼蟹的生長也應增加浮萍等優質水草。 3、水質。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質調節,要掌握水質肥而爽,換水時要勤換少換,不要引起水溫和水位的劇烈變化。經過 2 個月左右的培育可達到扣蟹。 二、成蟹養殖 成蟹喜歡水質清凈、透明度較大的水體環境,水草叢生,餌料豐富,河蟹生長最適宜,大多采用池塘、湖泊、河蕩和稻田養殖。 1.池塘條件 肉球近方蟹水源充足,進排水方便,水質良好無污染,選擇粘土、沙土或亞沙土,通氣性好,有利于水草和底棲昆蟲、螺蚌、水蚯蚓等生長繁殖,老池塘要徹底清淤,最淺處 10cm,池中可造數個略高出水面的土墩,即蟹島,島上可移植水生植物,池塘不要太陡,坡比一般在 1:1.5 以下,否則,河蟹易掘穴,且不利于晚間爬出水面活動。也可建造人工洞穴。 2.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產量的高低,主要取決于水域內水草和底棲生物(餌料生物)的多少。在養殖過程中種好水草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。種水草除供蟹攝食補充維生素外,群眾也常說“蟹大小、看水草”。 3.防逃設施 防逃設施多采用塑料薄膜,也有用水泥板,視各自的情況而定。 4.清塘消毒 三疣梭子蟹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,用量每畝 75 公斤。一方面可殺滅敵害生物,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,增加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,促進河蟹蛻殼生長。納水后要及時施肥,培育藻類和基礎餌料,透明度一般保持在 40~50cm 為宜,如果發現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時清除,以免爭食,危害幼蟹。 5.放苗 苗種選購,以長江水系生產的蟹苗為佳,要求規格整齊,步足齊全,體質健壯,爬行活躍,無傷無病。 放苗及密度,放苗時要注意溫差。從外地購回的苗種應先在水中浸泡 2~3 分鐘,取出入置 10 分鐘,如此重復 2~3 次,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適應水溫后再放入池中,可以提高成活率。 6、密度:大多以混養為主,特別是魚蝦蟹混養,經濟效益會更高。密度可控制在 1500 只/畝以內,規格 120~150 只的扣蟹。如果條件較差或以養蝦為主可適當減少放苗量。 |